2020年4月3日

教育的外部性

  記得在70年代末,大學的錄取率大概在20%~30%之間,所以重考是那個年代常見的情形,甚至有多次重考不上而自殺,也是常見的新聞事件。所以,當政府提起廣設大學的提議題,獲得普遍民眾的支持。


  
誰知道十年過後,大學多到只要想唸書,就算沒有成績也有大學可以唸。現在多的是用同等學歷、工作經驗等方法,只要願意申請,一定有書可以唸。因此,社會上廣泛的批評是大學生的素質愈來愈差,那些原本考不上大學的人,現在也都是名正言順的大學生了。原本大家傳統認知比較次等的大學,現在也都變成是好學校,更差的還有一堆在後面排隊呢!

  但是,這樣的批評少了考慮教育的外部性問題。所謂外部性是指經濟單位的行為對他人或社會造成的影響,但卻沒有承擔其應有的成本或享受行為的利益,教育就是一個有很明顯外部性的活動。想想看,如果這些原本考不上大學的人,現在沒有書唸,會是在哪裡呢?很多人只能從事粗工、很多人只能當黑手學徒。現在看來,這些工作的收入並不差,問題是現在大學生眼高手低,不願去從事這類型辛苦粗重的工作。所以,台灣必須要引進很多外勞來填補這一塊的空缺。所以說,廣設大學與外勞人數增加是很有可能有顯著的關係。

  教育外部性最明顯的結果應該是治安的改善吧!一個社會要能夠進步,人民的教育水平是重要的因素。教育讓大多數的人都有辦法上大學,也許不是很好的大學,但因為上學的關係,可能也無形中阻斷了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。根據統計,學歷愈低犯罪率愈高(註1)。在從實際犯罪人數來看,台灣自從2005年後,犯罪人數就逐年下降。其中,暴力犯罪人數最多是1996年,共計有16,827人。2000年時,暴力犯罪人數是10,306人,到了2005年時為14,301人,來到波段高峰。其後就不斷下降,到2019年只剩下859人。竊盜案件也是自2005年開始,就顯著的往下掉。反到是其他刑案的件數增多。其他刑案是指贓物、賭博、一般傷害、詐欺背信、毒品、妨害自由、駕駛過失、一般妨害、侵佔、槍砲彈藥刀械、公共危險等等案件。我猜,可能酒駕是最多吧!換句話,其實台灣的治安比其以前好了太多,為什麼有一堆父母都覺得小孩自己走路上學很危險呢?



  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