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7月14日

當教授變成學生


當教授變成學生是一本人類學家對大學文化的探索之旅,很多我們百思不解、習以為常、視而不見的現象,在作者生動的描述下,讓美國大學生的生活能夠赤裸裸的呈現。其實關注這本書很久了,不過因為已經欠下太多書債,想說晚點再找時間來看看。沒想到,今天在年度的好書交換日中,意外換到這本書。一翻之下,馬上就不能自拔地陷入所謂的神迷(flow)的情境中。


作者為了解現今大學生的想法,雖然年過半百,竟然真的跑去重讀大一。跟大一新鮮人一同住宿,一起打球、一起上課。再將課堂與生活上的觀察,以及研究期間的大量訪談記錄整理分析。雖然說這本書是以美國的大學當作觀察的場域,但我覺得有很多現象其實是共同地。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大學生活這件事,也非常有啟發性,值得做為質化研究的參考教材。在一邊閱讀的過程中,我不斷的撕下便利貼標注有趣的章節、可嘗試在課堂推動的教學活動、美國大學生生活線索的統計資料等等。說真的,我從來沒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學習這件事。常常感嘆現在大學生如何如何不用功?怎麼個漫不經心、態度不佳等等的。其實換個角度來看,也許是學校不能跟上社會環境的變化。這也難度嚴長壽、洪蘭、甚至是部落、紫牛的作者高登都高喊教育需要改革。

最應該看這本書的,除了老師之外,學校的行政單位更是要好好閱讀。每一個行政措施其實都會影響學校的文化,若不能了解學生的思維,做出來的決策常常讓人啼笑皆非又無可奈何。從教學上,我想了解學生為什麼不讀教材、為什麼來上課卻不聽課、為什麼不參加社團。學生的心中在憂慮什麼?為什麼看起來總是那麼的累。不能說在這本書臨找到所有的解答。但作者的幾點觀察真的值得省思。

我驚訝地發現,美國大學學生很多都參與不同類型的專業小群體。他們認為這些專業社群對未來職業的幫助很大。這種想法其實一點都不意外,意外地是這些群體並非全然是學校的社團。在台灣,我不知道有多少這類的社團組織,但印象所及,應該是一隻手就數的出來了。

美國學生認為課堂上的知識只佔學習的35%,甚至有人認為90%都是來自課堂之外。書中舉了一堂學生眼中認為完美的課--性學。學生如何被誘發興趣?課程內容與課程安排如何與所謂的「大學文化」結合?原來,這才是學生眼中完全的課程。不知道台灣的學生是不是也這樣認為呢?




Related Posts:

  • 變焦、追焦與旋焦這是一個好玩的主題,可以把平凡無奇的事物,轉變成奇幻炫耀的效果。 變焦:設定S模式,光圈跟ISO自動,AE lock,快門抓1/30~1/4之間,在按下快門的同時,同時旋轉變焦環,結果如下,要多試幾次    有時候,就連平凡無奇的街景,也會變得很有… Read More
  • HDR再測試 開車經過到屏東枋山區獅頭山附近的海邊,休息一下 剛好看到陽光穿透雲層,是所謂的耶穌光嗎? 我試了幾次,因為雲層中間透光,所以整個天空的光線是非常不均勻的 因此,如果用搖黑卡的方式,會讓雲層曝光不足 所以,這次再來試試HDR 我發現用HDR調出來的照片,口味都特別重 把照片上傳到雲端相… Read More
  • 相片檔案命名的好工具-Namexif什麼時候會用到這個工具 1.同時有好幾台相機,記錄同一個場景。如果,每個人都把照片按相機的編號給你,最後會發同一個活動內容散在資料匣的不同地方,在整理照片時就會非常的不方便。 2.修圖時,當用camera raw修圖時,會留下一個原始檔與修圖檔,但兩者命名不同,在最後做全部檢視時,兩張照片若能排… Read More
  • 夜晚與星軌第一次試拍 大致步驟如下: 1.M模式,手動對焦,焦點無限遠 2.自訂白平衡.......要有耐心 3.開高iso先拍一張,記錄光圈(光圈開最大)和快門 4.調整iso到最低,同步修正快門數 曝的時間不夠長,但對面的燈光再拍下去就會過曝了 這張,因為拍到一半,有人在停車,車子的大燈剛好照… Read More
  • HDR試拍與合成 面對高反差的環境,透過HDR的方式可以合成一張同時照顧到亮部與暗部的照片 今天早上辦公室透來一道強光,那就來試試吧! 首先,拍一張針對亮部測光的照片,點測光在天空 再拍測光在盆栽的照片,通常我們在高反差情況下,就是得到這張的結果,這張也是我們做為HDR base的一張照片 最後,拍… Read More

0 意見: